差異處
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。
Both sides previous revision 前次修改 | 下次修改 Both sides next revision | ||
說文:除敎局中文課程諮詢文件三害 [2016/02/17 05:36 +0800] ichirouuchiki [除敎局中文課程諮詢文件三害] |
說文:除敎局中文課程諮詢文件三害 [2016/02/18 01:24 +0800] ichirouuchiki |
||
---|---|---|---|
行 10: | 行 10: | ||
而大陸普通話,只是北語下的其中一支,它不等於中文,只是其中一種漢語族語言。在香港,也只有1.4%人口慣用普通話(註1),比英語更低。要學生掌握這門非本土的外語,目前各校已有普通話科的課程,單是這樣已經足夠有餘,毋須以普通話來敎授中文科。 | 而大陸普通話,只是北語下的其中一支,它不等於中文,只是其中一種漢語族語言。在香港,也只有1.4%人口慣用普通話(註1),比英語更低。要學生掌握這門非本土的外語,目前各校已有普通話科的課程,單是這樣已經足夠有餘,毋須以普通話來敎授中文科。 | ||
- | 若要以普通話敎授中文科,學生將要面對敎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割裂、與日常中文詞彙割裂、與日常語音割裂之問題,嚴重削弱學生對「聽、說、讀」方面的能力之掌握,後果堪虞。目前已有學校試行「普敎中」,結果這些學生之中,有人不認識日常的「番茄」,卻只知北語方言詞彙「西紅杮」(註2);有學校發現在普敎中的課堂裏,學生在理解上出了問題,普通話會窒礙師生溝通,從而影響課堂討論深度與學生理解要點(註3)。學校和學者對比「普敎中」與「粵敎中」的學生,均發現在聆聽、寫作等中文科基本學習範疇上,「粵敎中」學生表現比「普敎中」的好(註4)。 | + | 若要以普通話敎授中文科,學生將要面對敎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割裂、與日常中文詞彙割裂、與日常語音割裂之問題,嚴重削弱學生對「聽、說、讀」等能力之掌握,後果堪虞。目前已有學校試行「普敎中」,結果這些學生之中,有人不認識日常的「番茄」,卻只知北語方言詞彙「西紅杮」(註2);有學校發現在普敎中的課堂裏,學生在理解上出了問題,普通話會窒礙師生溝通,從而影響課堂討論深度與學生理解要點(註3)。學校和學者對比「普敎中」與「粵敎中」的學生,均發現在聆聽、寫作等中文科基本學習範疇上,「粵敎中」學生表現比「普敎中」的好(註4)。 |
既然已有普通話科,令學生能有效掌握普通話。而「普敎中」單單在目前的試行階段,已充份證實它對學生的中文能力有害無益。敎育局諮詢文件竟還堅持「普敎中」,把它定爲遠程目標,是與香港學生的中文水平作對,是反智之擧。 | 既然已有普通話科,令學生能有效掌握普通話。而「普敎中」單單在目前的試行階段,已充份證實它對學生的中文能力有害無益。敎育局諮詢文件竟還堅持「普敎中」,把它定爲遠程目標,是與香港學生的中文水平作對,是反智之擧。 |